2008-11-24

[ 舒琪?舒淇?]

今天讀了篇舒「ㄑ一ˊ」姊評“海角七號”《海角七號》(之一),著實讓人另眼相看! 不過,看來應該是誤會一場。

幹麼搞這款鳥事嘛!怕靠自己紅不了嗎?


下為全文轉載:

【明報專訊】請勿犬儒。

這樣說,是因為好像愈來愈多人提出以下相類的疑問:《海角七號》真有這麼好嗎?影片值得這樣巨大的成功嗎?是台灣觀眾的過敏(過激?)反應而已?就連我的學生,也這樣追問它的導演魏德聖:「你覺得你的電影是商業片還是文藝片?」顯然,他沒看到這個問題背後的弔詭:如果不是因為影片現在的賣座(而且是超乎想像中的賣座) 情形,他會覺得(甚至想過)影片是部商業片嗎?

對我來說,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,《海》片都絕對deserves它目前的成功(即使它超越了比例──但我們有必要凡事都用量化作最終的原則嗎?抑或其實是對於成功,特別是對於一直都渴望但卻沒得到的成功,我們都禁不住會有這樣那樣的 jealousy?)。很簡單(但最重要)的一個理由:電影工作者在背後所付出的,都印刻在每格膠卷上。再說清楚點,是它的每個畫面,都是電影工作者最忠誠的表現(對得起電影,也對得起觀眾),並且俱有所表現。

你也許會說:電影不本來就是應該這樣拍的嗎?沒錯,只是事實不一樣。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日子裏,不只在台灣,其實還包括香港,起碼有為數不少的電影,不論有沒有資源,都沒有好好的拍。《海》片最大的優點,就是即使在資源最匱乏的情下,它依然堅持對自己的要求,不肯退縮。它沒有特別很大的野心,但也沒有因為客觀條件的限制而處處遷就,甚至削足就履。當我第一次聽到影片的製作費高達台幣四千多萬(港幣一千多萬)時(而且還是大部分靠舉債借貸回來的),我其實已嚇了一跳(魏德聖後來想我們證實總成本為五千萬)——即使在香港,上千萬製作費的電影也鳳毛麟角——而且那是一部非動作、沒有卡士的文藝片(我是樂意把它這樣classified)。我第一次(在台灣)看完影片後,這樣的想法更強烈:這其實是部製作和拍攝都相當複雜的電影(以為它「只」是一部輕易簡單的文藝片,而沒看出它複雜的地方者,均不足論)。但製作者由頭到尾都全力以赴,而且控制得宜。這就不簡單了。

魏德聖說:每次在影片出現最嚴重的(財政)危機時,我take的鏡頭的次數就最多,非要拍到我最滿意的take才肯罷休。因為我一定要拿最好的東西給人家看,這樣才能證明自己。如果因為條件限制而拍的不好,不就是證明了別人看不起你是正確的嗎?

啟示其實來自自己。

舒琪




0 comments:

##HIDEME##